樊振东是谁?这个问题在三个月前的德国萨尔布吕肯,可能没人能答上来。可现在,连对手的妹夫都开始“沾光”了。
就在欧洲俱乐部联赛的赛场上,中国乒乓球队的樊振东还没正式开打,他的名字已经成了德国球员嘴里的“社交货币”。多特蒙德的安德斯在接受采访时一脸骄傲:“我可是在上海跟樊振东一起练过球的,那感觉,就像突然被拉进了世界顶级训练营。”语气里藏不住的得意,仿佛不是去合练,而是被选中进入了“乒乓界的霍格沃茨”。
更绝的是卡尔松,这位瑞典籍球员一边擦着球拍,一边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:“我妹夫,现在是樊振东所在球队的队长。”这话听着像拉关系,可他说得坦荡,记者也信了——因为谁会编这种细节?关键是,他说完还补了一句:“你说巧不巧?我打他队友的妹夫,结果对手是樊振东。”全场笑翻,连摄像师都差点手抖。
这哪是比赛采访?分明是“凡尔赛文学”现场。可笑归笑,细想却让人心里一热:一个中国运动员,远赴德国打俱乐部比赛,居然让对手们开始以“认识他”为荣,甚至不惜拐着弯往上蹭关系。这不是人气,是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对手的日常谈资里。
萨尔布吕肯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,因为樊振东的到来,乒乓球馆场场爆满。德国本地观众举着手机追着他拍,小孩模仿他的发球动作,教练组专门研究他的步伐走位。就连当地媒体都开始调侃:“以前我们看乒乓球是看热闹,现在是看‘樊学’。”
他没喊口号,也没搞宣传,就这么踏踏实实打几场比赛,硬是把一项在中国被视为“国球”的运动,变成了德国小镇的流行文化。你说神不神?
有人可能会说:“不就是打个球吗?至于这么吹?”可你想想,一个运动员,能让对手在采访中不聊战术、不谈胜负,反而忙着“攀亲戚”“晒交情”,这说明什么?说明他已经超出了竞技层面,成了某种象征——代表着顶尖、代表着可靠、代表着“和他练过,我就有资本吹一辈子”。
这不正是体育最动人的地方吗?不是靠流量炒作,不是靠人设包装,而是用实力让对手心服口服,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你的“自来水”。
更难得的是,樊振东从没把这些当回事。他依旧准时出现在训练馆,一身运动服,一瓶矿泉水,默默练到深夜。有人问他:“这么多外国球员都想和你合练,你压力大吗?”他笑了笑:“他们想练,那就练呗,互相学习。”
就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,反倒让人更佩服了。真正的强者,从不把影响力挂在嘴上,而是让它自然发生。
现在再回头看,那些“凡尔赛”的对手们,其实不是在炫耀,而是在用他们的方式,向一个中国运动员表达敬意。他们嘴上说着“我妹夫”“我合练过”,其实想说的是:“我们看到了你的厉害,我们服气。”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当全世界都在用各种方式“蹭”樊振东的热度时,我们是不是也该重新想想,什么叫真正的体育影响力?对此你怎么看?
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、点赞,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侵联删。
参考资料:ITTF官网、多特蒙德乒乓球俱乐部官网、欧洲乒乓球俱乐部联赛赛事报道、央视体育、新浪体育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