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提示:《曾国藩驭人实战:人人都有弱点》是一个系列,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,详细讲解曾国藩如何与人交往,获得对方帮助的过程。曾国藩的这些方法,简单易学,至今实用。建议从第一章看起。
曾国藩第二次出山,他要改变自己的局面,就必须做好一件事,那就是如何与咸丰皇帝搞好关系。
曾国藩第二次出山,依旧面临两个难以改变的问题:一是咸丰皇帝没有给予他地方实权;二是他必须去处理好与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如何才能改变局面?曾国藩必须依靠自己,他只有处理好与咸丰皇帝的关系,才能在官场上站稳脚跟,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。
面对咸丰皇帝如此强势的人,曾国藩到底是如何做的呢?
从曾国藩的方法来看,与强势的人打交道,能否获得帮助,往往由你的两个态度来决定。
第一个态度:重视强势的人的决定。
一个强势的人,他要么是权威人士,要么是手中有权,总之,就是一个能拿捏你的人。
咸丰皇帝作为大清王朝的统治者,他自然有强势的资本。
我们从咸丰皇帝给曾国藩下的圣旨中,就知道他有多强势了。
咸丰八年(1858年)初,前线的战场发生很大的变化,太平天国经历内讧后,很快就稳定下来,翼王石达开带领二十万大军离开金陵,进入浙江。
石达开的举动,让咸丰皇帝十分着急。浙江作为清朝的财赋重地,如果落入太平军的手中,后果不堪设想。
可是,咸丰皇帝的手中无人可用,江南大营是为了围困金陵而设,不能动弹。唯一可用的人是湖北巡抚胡林翼。
胡林翼作为湘军将领,作为曾国藩的亲密战友,他自然要为曾国藩争取这个出山的机会。
胡林翼向朝廷上折,汇报三件事:一是自己正在用兵安徽,无法分兵增援浙江;二是驻扎在浙江的军队大多是湘军,他人无法直接指挥;三是曾国藩正在家丁忧,由他带兵增援浙江,是最好的选择。
咸丰皇帝无可奈何,只好命令曾国藩出山。在给曾国藩的谕旨上,咸丰皇帝表现出非常强势的一面。
谕旨中说道:
该侍郎此前墨绖从戎,不辞劳瘁,朕所深悉。现当浙省军务吃紧之时,谅能仰体朕意,毋负委任。何日启程,并着迅速奏闻,以慰廑念。
从咸丰皇帝的口吻中,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强势。咸丰皇帝要曾国藩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,他到底出不出山?如果出山,什么时候动身?
咸丰皇帝没有给予曾国藩更多等待的时间。
很多时候,一个人越强势,他越不希望下属反对自己的决定。
曾国藩从谕旨中,自然读懂咸丰皇帝的意图了。因此,即使没有给予他地方实权,他也不能有任何意见。
与强势的人交往,当对方对你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,你要想驾驭对方,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对方的决定,并百分之百服从。
曾国藩接到咸丰皇帝命令后,他果然没有任何迟疑。从时间上来看,曾国藩是六月初三日接到圣旨,他初七日就启程,途经长沙,到江西军营。
与强势的人打交道,你的态度是否虔诚,将决定对方对你的印象。
当然,这仅仅是驾驭强势的人的第一步,要想让强势的人对你有好感,你另外一个态度,将直接决定你能否获得器重。
请继续往下看:
第二个态度:必须百分之百忠诚。
对强势的人来说,他最希望下属对自己忠诚。
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找到很多案例,比如明朝的大贪官、大奸臣严嵩虽然能力平平,但他由于对嘉靖皇帝忠心耿耿,因此获得重用。
而雍正时期的年羹尧,因为对雍正皇帝不敬,心中有野心,最终被诛杀。
任何一个强势的人,只要下属对他百分之百忠诚,即使能力平庸,也能获得重用。
曾国藩的态度,表现出他对咸丰皇帝忠心耿耿的样子。
临行前,曾国藩特意上了一道奏折,不仅汇报自己启程的日期,所准备行走的路线,还特意在奏折上,写了一段感恩的话:
臣才质凡陋,频年饱历忧虞,待罪行间,过多功寡。伏蒙皇上鸿慈,曲加矜宥,惟有殚竭愚忱,慎勉襄事,以求稍纾宵旰忧勤。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
臣资质平庸浅陋,近年来饱经忧虑患难,在军中任职期间,过错繁多而功劳微薄。承蒙皇上宏大的仁慈,特意加以怜悯宽恕,臣唯有竭尽自己的愚诚,谨慎勤勉地辅佐事务,以求稍稍缓解皇上日夜操劳的忧虑。
曾国藩这段话写得很诚恳,不仅反省自己的不足,同时也表达了对咸丰皇帝的感恩戴德,并表达了自己的忠心。
曾国藩的态度,让咸丰皇帝的心里很是舒坦,甚至夸赞他“忠勇可嘉”。
曾国藩用自己的态度,换来咸丰皇帝对自己的看法,从最开始的不信任甚至讨厌,逐步转变为对他的器重。
对很多强势的人来说,他们要想找一个能力强的人并不难,但要想找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,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曾国藩第二次出山后,他无时无刻不向咸丰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,这也为他后来晋升为两江总督,打下了基础。
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与强势的人打交道,要想获得对方的信任,完全由你的态度决定。这是曾国藩的方法。下一章,我们继续讲解。
本专栏重点参考资料:《曾国藩全集》《曾国藩年谱》《清史稿》《曾国藩传》《曾国藩大传》等。(图片为配图,图源自网络或者AI生成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)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