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访网
来源|中访网
责编|李晓燕
7月30日,金融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:华安基金宣布重大人事变动,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学华卸任,由原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接任党委书记,并将进一步出任董事长。这一变动不仅标志着华安基金开启全新领导时代,也预示着在国泰海通证券整合背景下,华安基金战略布局将迎来重大调整。
朱学华自2014年掌舵华安基金,在其12年任期内,华安基金实现了飞跃式发展。公开资料显示,朱学华曾任上海财政证券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,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等职,在金融领域拥有深厚经验。加入华安基金后,他带领团队锐意进取,产品创新成果显著,华安黄金ETF成为亚洲最大黄金ETF,华安德国30(DAX)ETF开启投资欧洲新模式,首批公募REITs产品“华安张江光大园REIT”也成功落地。从业绩数据看,在朱学华任职期间,华安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从2014年9月末的630亿元飙升至2025年6月末的超7400亿元,增长超10倍,累计分红超千亿元,服务投资者超1亿人,华安基金也借此在行业内站稳脚跟,成为举足轻重的“老十家”公募基金公司之一。
接过朱学华接力棒的徐勇,履历同样丰富且亮眼。他是复旦大学法学博士,职业生涯横跨实业、政府、保险及公募基金等多个领域。1990年,徐勇从上海钢铁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开启职业生涯,随后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任职长达11年,积累了扎实的政策理解与政府事务处理能力。2009年,他转战保险业,在太平洋人寿保险、太保安联健康保险、长江养老保险等公司担任要职,在保险行业耕耘13年,深入了解金融风险管理、保险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体系建设。2022年,徐勇跨界进入公募基金领域,出任招商基金总经理,任职期间,招商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从2022年6月的7824亿元增长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8968.88亿元,规模增长超千亿元,展现出卓越的资产管理与团队领导能力。
此次人事变动背后,是更为宏大的行业整合背景。2024年9月,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宣布合并重组,今年4月正式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。按照证监会“一参一控一牌”政策要求,国泰海通证券需整合旗下公募资源,其中华安基金与海富通基金的整合备受关注。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,是国内首批“老十家”基金公司之一,截至2025年7月30日,管理规模超7000亿元,位列全市场第15位,产品线丰富,涵盖股票型、混合型、ETF等多种基金类型。海富通基金同样历史悠久,在行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。两家公司业务存在重叠,整合势在必行。
目前,国泰海通证券已启动子公司整合工作,7月25日,国泰君安资管吸收合并海通资管,打响整合第一枪。市场预期,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整合进程也将加速。从近期数据变化可见端倪,7月21日至31日,短短10天内,华安基金员工人数从532人降至505人,减少27人,人员调整或许是整合前奏。
徐勇执掌华安基金后,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。在挑战方面,如何平稳推进华安基金与海富通基金整合,妥善处理业务重叠、人员优化等问题,是摆在眼前的难题;同时,市场竞争激烈,公募基金行业同质化严重,如何带领华安基金突出重围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提升投资业绩与服务质量,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需求,也是巨大考验。
但机遇同样存在。整合完成后,华安基金有望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,在产品创新、市场拓展、客户服务等方面释放更大能量。徐勇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跨领域履历,也可能为华安基金带来全新管理理念与发展思路,助力公司开拓新业务领域,如在养老金融、跨境投资等热点方向发力。
责任编辑:郭栩彤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