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起毛泽东的感情经历,咱们最先蹦到脑海的可能是杨开慧,毕竟她可是陪着毛主席一路革命过来的伴侣。但你知道吗,在杨开慧之前,还有个姑娘叫陶斯咏,有不少人觉得她是头一个对毛泽东动心的人。这段感情吧,时间不长,可挺让人琢磨,为啥呢?还不是因为俩人心里的目标不一样,走着走着就散了。再后来,杨开慧就成了毛主席的另一半,她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才是那个“真命天子”。
陶斯咏,小时候叫陶毅,1896年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了。她老爸是当地挺有名的商人,家庭条件相当不错,所以从小就让她读了好多书。这丫头特别聪明,小时候就爱翻诗词书,字也写得特别漂亮,村里人都说她是个“小才女”。到了1914年,她考上了长沙的周南女子中学,这所学校在当时可是专门培养新女性的好地方。在那儿,她碰到了向警予、任培道这些特别棒的同学,因为她们三个都特别有才华,所以被大家叫做“周南三朵金花”。
杨开慧,她1901年在湖南长沙的板仓乡长大,是杨昌济的女儿。杨昌济呢,是北京大学的教授,特别有学问,对毛泽东有着很大的影响。杨开慧从小就挺机灵,7岁那年就上了小学。到了1918年,她和爸妈一起搬到了北京。那时候,毛泽东也在北京,多亏了杨昌济的关系,他在北大图书馆谋了个管理员的差事,一边工作一边还能偷偷听课。就这样,他和杨开慧认识了。
1920年的时候,杨昌济老先生离世了,杨开慧就跟着她妈妈回到了长沙,并且进了福湘女中去念书。就在那一年,她和毛泽东成了亲,做了他的第二任夫人。结婚以后,她可没闲着,先是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,后来又入了共产党,做了好多革命的事情,像是帮忙送情报、联系同志之类的。到了1927年,她带着三个儿子回了板仓老家,在那里继续搞地下活动。到了1930年,她不幸被捕了,因为坚决不肯出卖毛泽东,结果被敌人给杀害了,那时候她才29岁。
陶斯咏和毛主席的故事,得从1920年开始讲。那年春天,向警予介绍陶斯咏加入了新民学会。这个学会里全都是满腔热血的年轻人,毛主席是里面的重要人物,经常给大伙儿传授新思想。陶斯咏一来就非常主动,她说话有头有尾,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,没多久就和毛主席变得很熟。因为他们俩都是湘潭人,所以用家乡话聊天特别投机,聊着聊着就从家里的那些事儿说到了怎么救国家的大事。
时间久了,陶斯咏对毛泽东的感觉慢慢起了变化。她开始佩服他的志向,也被他那股子冲劲儿给迷住了。据说,她开始主动找他搭话,会议结束后也会多聊一会儿,有时候还会问问他的生活咋样。那时候的她,二十出头,正值青春,还是个挺有才的姑娘,心里有点那种小鹿乱撞的感觉也挺正常。终于有一天,她鼓起勇气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意。具体是哪天在哪发生的,不太清楚,但应该是在1920年夏天那会儿。她跟毛泽东说,想和他一起闯出一番大事业。不过,毛泽东没同意,他直接说了,他心里全是革命,没空搞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,还说陶斯咏的本事更适合去教书育人,他们俩走的路不一样。
这件事没成功,不光是因为毛泽东没答应,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。陶斯咏家庭条件挺不错的,她爸爸和哥哥都看不上毛泽东。那时候的毛泽东就是个穷光蛋,家里没什么积蓄,陶家人就觉得他配不上自家女儿。陶斯咏她爸一听女儿跟毛泽东走得挺近,立马就火了,觉得要是真成了这门亲事,那可太丢人了。虽然陶斯咏挺有主见的,但家里给的压力实在太大,她也没法一直顶着,最后也只能放弃了。
讲讲陶斯咏吧,她真的是个挺有本事的人,心里也有大志向,但她更想把精力放在教育上。她琢磨着,要是能好好教书,培养出一批批好学生,社会说不定就能慢慢变好了。这和毛泽东那种想要掀起大革命的想法,确实不太一样。他们俩虽然聊得来,但因为目标不一样,所以感情也没能长久。这段感情,就这么结束了。
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故事,得从北京那会儿说起。1918年,毛泽东跑到北京大学,虽说有点浑水摸鱼的意思,但杨开慧也正好在那儿。他们俩是通过杨昌济认识的,算是牵上了线。杨开慧受她老爹的影响,对这些新思想并不陌生,跟毛泽东聊起天来,那叫一个投机。后来,杨昌济不在了,她就回了长沙。毛泽东呢,也在湖南那边忙活着搞运动。这么一来二去的,他们俩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了。
1920年年底,他们俩就这样成了家。婚礼简单得很,只花了6块钱,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了顿饭。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后,没想过要过什么相夫教子的日子,她直接就参与了革命。他们结婚那一年,她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,第二年又入了党,成了毛泽东的革命伙伴。她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还负责着机要和交通联络这些挺危险的任务,真的是既勇敢又可靠。
杨开慧和陶斯咏不太一样的地方,就是她和毛泽东的目标完全一样。毛泽东想要革命,她就跟着一起干,从来不给他添乱。她不光是嘴上支持,还用实际行动帮他减轻负担。就像是在1927年那会儿,毛泽东忙着搞秋收起义,她就留在长沙,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秘密工作,硬是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。后来她被敌人抓住了,敌人想让她站出来反对毛泽东,但是她宁死都不肯,最后就这样牺牲了。
聊起杨开慧,毛泽东总是特别尊重。他表示,她是个出色的同志,为革命做的贡献没法抹去。到了1957年,他还专门写了《蝶恋花》这首诗来纪念她,里头那句“我失去了心爱的杨,你丢了亲爱的柳”,情深意切,让人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。杨开慧用生命证明了自己,她确实是那个和毛泽东心往一处想的女人。
和毛主席分开后,陶斯咏没有一蹶不振。大概在1922年那会儿,她嫁给了沈仲九,沈仲九是从浙江来的一个文学方面的教授。沈仲九特别有学问,不过就是人比较内向,他们俩是因为对教育的看法差不多才走到一块儿的。结婚以后,他们在上海、长沙两地教书,虽然生活过得简单清苦,但两个人都有追求。
陶斯咏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教育上。她在上海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,鼓励学生们要有自己的主见,经常对学生们讲:“有了知识,女人才有自由。”后来,她回到长沙,在周南女中推动改革,还带着学生走上街头,宣传男女平等。陶斯咏身体一直不太好,但因为常年辛苦工作,到了20年代末,她就开始频繁生病。可她却不听大家的劝阻,坚持要继续教书。结果在1931年,她因病去世了,年仅35岁。离世的时候,她手里还紧紧抓着一本诗集,仿佛是在回忆过去的时光。
杨开慧的故事结局真的很惨。1927年以后,她在长沙秘密做革命工作,到了1930年,敌人开始注意上她了。10月份,她被敌人抓住,敌人用她孩子的安全来吓唬她,想让她出卖毛泽东,但她硬是一声没吭。结果在11月14日那天,敌人在长沙识字岭把她给杀害了,那时候她才29岁。她走了以后,毛泽东心里特别难受,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,他写的那首《蝶恋花》就能看出他的心情有多沉重。
说起陶斯咏和毛泽东的那段往事,就像是飘过的一朵云,很快就没了踪影。陶斯咏那可是个挺有能耐的女子,但遗憾的是,她和毛泽东心里想的不是一码事,最终没能走到一起。反观杨开慧,那就不一样了,她和毛泽东那是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陪他经历了风风雨雨,甚至到最后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这两个女子的经历,搁在那个时代,确实挺有代表性的: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,一个则选择了投身革命,各有各的闪光点。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